4月17日,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党总支以深化作风建设为主线,组织教师党员赴河南省辉县市回龙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。通过“现场党课、实地研学、作风对照”三位一体模式,将学习“当代愚公”张荣锁精神与贯彻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有机融合,引导党员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感悟初心使命,校准作风建设坐标。
从“绝壁开路”到“八项规定”:在奋斗故事中深悟作风真谛
在专题报告会上,张荣锁书记以“回龙村三十年巨变”为切入点,将艰苦奋斗历程与作风建设紧密结合。他特别提到:“当年修路时,党员干部不拿集体一分钱补助,自带干粮上山施工;工程款不够,我卖掉自己的车和厂子,绝不向国家伸手要钱。这就是回龙人的‘规矩’!”这一席话引发强烈共鸣,让大家深刻认识到:中央八项规定强调的“厉行勤俭节约”“密切联系群众”,在回龙村实践中早已化作“党员自带干粮修路”“干部自掏腰包垫资”的具体行动。张荣锁修路时“用脚步丈量绝壁”的调研方法,与八项规定“改进调查研究”的要求形成鲜明对照,为破除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提供了鲜活教材。
老村新貌看作风:在“石头屋”与“别墅群”中读懂为民情怀
行走在回龙老村的悬崖天梯上,党员们触摸着当年凿山修路的钢钎痕迹,党总支书记现场教学:“这条‘救命路’没有豪华办公楼奠基仪式,没有剪彩庆典,所有资金都用在刀刃上,这就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生动实践!”
在新村社区,230平方米的联排别墅采用村民共议共建模式,村干部办公室却仅有20平方米旧房改造而成。这种“把钱花在群众身上”的作风,与八项规定“精简楼堂馆所建设”的要求高度契合。党员教师宋小锋感慨:“回龙村的别墅群和简朴村委办公楼,让我们看到作风建设不是抽象概念,而是‘把钱省下来为群众办实事’的具体选择。”
从“三治融合”到“三严三实”:作风建设的方法论启示
座谈会上,党员们围绕回龙村“德治+法治+自治”治理体系展开研讨。该村将作风建设融入村规民约:干部出差住宿费每天不超过80元,村级招待“零支出”,红白事随礼不超50元……这些“铁规”与中央八项规定形成基层呼应。党总支宣传委员指出:“回龙村用30年时间证明,作风建设需要制度刚性——就像他们修挂壁公路,定下‘党员先上’的规矩就绝不后退。”
党员们提出将作风建设融入学院管理:建立“实验材料共享平台”杜绝重复采购,推行“无纸化会议”减少资源浪费,……这些举措与回龙村“把每一分钱都刻在悬崖上”的精神一脉相承。
雕塑前的誓言:以“回龙标准”锻造科技战线硬作风
在回龙精神雕塑前,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并庄严承诺:调研作风学回龙、经费使用效回龙、服务群众比回龙。
党总支书记总结强调:“我们要把回龙村‘绝壁凿路’的实干作风,转化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具体行动。在教学和科研中始终谨记‘不搞形式主义攻关’,在工作中践行‘不吃群众一顿饭’,让‘生命红’与‘作风清’交相辉映!”